
携手业界上市企业,共建瓦楞智造生态
发布时间:2024-12-27
一直以来,合兴包装、山鹰国际、吉宏股份、大胜达等企业作为业界少有的上市公司,以雄厚的资本优势与前瞻性的产业布局,不断构建智能化生产体系与绿色供应链,持续引领着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,成为推动瓦楞包装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。
在智造升级浪潮的背后,京山轻机通过打造从纸板到纸箱的全工艺流程的智能生态系统,依托智能瓦线、整厂物流系统、智能联动线等核心装备,为业界龙头企业的数智化“蝶变”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与设备方案,也为行业的高效协同与智能升级注入澎湃动能。
如同众多客户一样,京山轻机与上市公司的合作,往往始于一条智能高速瓦线。从合兴包装到吉宏股份,从山鹰国际到大胜达再到其他包装巨头,莫不如此。随着时间推移,双方的合作频次日益增多,项目维度也渐趋宽广,最终携手共创价值共赢的合作典范。
营收多次蝉联行业第一的合兴包装,成立30余年,在全国拥有近60家生产基地、在海外亦设有多家工厂的包装龙头企业,从2011年至今已陆续采购20多条京山轻机京智系列瓦线,有效满足了公司庞大的纸板生产需求。
尽管吉宏股份目前已发展为跨境社交电商领域的龙头企业,但在包装行业的表现亦颇为不俗,其国内10大包装生产基地的年总营收超过20亿元。自2019年以来,京山轻机与吉宏股份达成深度合作,以瓦线、物流等设备持续巩固其包装业务的突出竞争优势。
山鹰国际作为国内造纸及包装行业的标杆企业,2024年实现年造纸产能突破800万吨、包装板块年产量逾20亿平方米,在业界拥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。早在2012年,山鹰国际旗下武汉智谋包装便采购了京山轻机1.8米瓦线,就此揭开了双方的合作历程。

时至今日,山鹰国际旗下浙江祥恒、贵州祥恒、常州祥恒均已拥有京山轻机智能高速瓦线或单瓦线。2025年,泰国祥恒重磅签约京山轻机2.5米五层线及智能物流系统,马鞍山祥恒签约智能物流整厂项目,标志着双方的合作已迈向国际化新篇章,持续诠释着智能制造与全球布局的深度融合。
大胜达集团作为中国包装联合会认定的“中国纸包装龙头企业”之一,在2017年首次与京山轻机合作时,便一次性引进了两条当时业界顶配的2.5米JETS300+400五层线,分别放置于四川大胜达和湖北大胜达工厂,助力集团开启在西南和华中地区的事业版图。

此后数年,大胜达集团与京山轻机多次达成合作,其新疆大胜达2018年引进京山轻机2.2米五层线,湖北大胜达和浙江大胜达2022年分别采购了京山轻机的机器人码垛系统、2.5米智能高速五层线,实现了智能设备与产能需求的精准匹配。
近年来,合兴包装聚焦智造内核,通过与京山轻机深度合作,建设智能整厂项目。目前,青岛合兴、石家庄融达、合众创亚(泰国)已签约京智巡航系列瓦线、原纸物流和水印物流系统,蚌埠合兴已签约京智巡航系列、原纸物流和智能网带预印物流系统。
厦门吉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“数据为轴、技术驱动”跨境社交电商企业,在宁夏、西安、廊坊工厂引进了智能瓦线,在阿联酋工厂引进了水印整厂智能网带物流系统,在呼和浩特工厂引进2.5米京智巡航系列瓦线、2.5米单瓦线以及水印整厂智能网带物流系统、胶印整厂智能网带物流系统。
不难发现,京山轻机与上市企业客户的合作并非停留在单一设备采购层面,而是呈现“全链条、多领域、全球化”的深度融合特征。这些合作案例不仅覆盖国内主要经济区域,更延伸至东南亚、中东等海外市场,彰显京山轻机全球化服务能力的深度与广度。
在京山轻机看来,企业长期发展的根本在于,能够制造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——或品质、或性能、或价格、或服务。这也是公司二十余年前就已发展为国产瓦线的代表性品牌,与多家上市企业客户早早就建立了合作关系的重要原因。
然而用户需求并不是亘古不变的,而是动态发展的。为此,京山轻机不仅关注当前的市场需求,更预见到未来的发展趋势,通过坚持高端化、国际化、服务化的战略,在时代变化中完成自我升级与提前布局,与客户共同成长,共绘产业变革的共赢蓝图。
早在2014年,京山轻机就已推出国内首个瓦楞包装行业的“智能化工厂”,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。历经十一年的技术沉淀,这一项目愈发成熟和完善,持续落地实现了纸板、水印、胶印等不同场景的整厂智能项目的应用和交付。
从合兴包装、吉宏股份等上市企业,到济宁大唐、恒通彩印、凯露联富等区域规模企业,京山轻机智能整厂设备打造了全流程的少人化、无人化作业与数据管理,有效满足行业企业对于智造升级与产能扩张的需求,践行了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号召。
自1974年进入纸制品包装机械领域,京山轻机用近半个世纪的坚守与突破,见证并参与了中国瓦楞包装机械从跟跑到领跑的时代篇章。从一定程度上来看,京山轻机的发展轨迹,已然成为中国瓦楞装备产业突破重围、迈向智造的缩影与注脚。
而与多家上市企业的合作历程,本质上都在诉说着同一个故事:京山轻机已不仅仅是一家设备供应商,更是一个与客户并肩前行的“智能制造伙伴”。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,这种“同行者”的姿态,或许正是行业巨头选择它的最深层次原因。